
一輕院“2019年青年人才培訓班”開班儀式暨《閱讀·與經典同行》等系列主題培訓活動圓滿啟動
來源:一輕院 時間:2019-04-30
為貫徹北京一輕控股有限責任公司“黨建引領人才隊伍建設年”工作部署,落實北京一輕研究院黨建引領人才隊伍建設實施方案,北京一輕研究院以“建院十周年”為契機,從院本部及所屬企事業單位優選40名優秀青年人才開設“2019年青年人才培訓班”,旨在培養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突出、對企業忠誠、敢擔當敢作為的青年人才隊伍。
北京一輕研究院“2019年青年人才培訓班”開班儀式暨《閱讀·與經典同行》等系列主題培訓活動于2019年4月29日下午在職工之家舉行。
開班儀式篇
北京一輕研究院高度重視青年人才隊伍培養工作,本期青年人才培訓班班主任由常務副院長方珍意擔任,院長助理張小川擔任輔導員。黨委書記(院長)韓松、常務副院長方珍意、黨委副書記崔學軍、紀委書記李平參加了“2019年青年人才培訓班”開班儀式并致辭,院長助理張小川參加并主持開班儀式。
(▲一輕院黨委副書記崔學軍與院長助理張小川)
黨委副書記崔學軍向入選培訓班的40名優秀青年人才傳達了一輕院《黨建引領建設年實施建設方案》及《2019年青年人才培養實施方案》的指導思想、建設目標、青年人才選拔標準及保障措施,還重點對本期培訓班的培訓方式、學制、師資、保障等方面做了系統的闡釋,希望一輕院的青年人才代表們珍惜機會,通過不斷學習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常務副院長方珍意在開班儀式上做動員講話,指出要以學務本、以學立德、以學增智、以學興業為學習之本,倡導學習之風。作為班主任,方院長對選拔40位學員提出三點要求:一是思想上要高度重視,切實增強學習培訓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二是聯系實際,學以致用;三是要積極參與各種培訓活動,充分交流,加強協作。
(▲一輕院常務副院長方珍意發言)
紀委書記李平宣布了本期培訓班課程安排及學員分組情況,預祝各組學員在培訓班上收獲滿滿,向院黨委提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一輕院紀委書記李平發言)
來自首量科技公司的學員代表張素素發言,感謝一輕院為青年職工搭建了職業能力學習與提升的平臺,也表達了愿意被歷練的決心:“我們每一天都很努力,因為我們選擇把自己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進步本就源于堅定的堅持,想要壯志凌云,必先腳踏實地。如果我們這一批80后、90后想向世界證明點什么,那就擼起袖子,告訴他們,有我們的一輕,很行!”
(▲2019年青年人才培訓班學員代表張素素發言)
最后,黨委書記、院長韓松代表一輕院黨委、行政班子對入選培訓班的40名優秀學員表示熱烈的祝賀。韓松書記指出在即將迎來的五四運動100周年契機下,開展青年人才隊伍培養學習具有鮮明的時代先進性,強調青年人才成長發展要破除思想藩籬、創新方能成就未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閱讀相伴、與經典同行的人才能不忘初心;在學中干、在干中學才能迅速提升各方面的能力。韓松書記指出,一輕院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采用靈活運用矩陣式項目管理創新的方式,讓一輕院各類優秀青年人才有被重視、被培訓、被歷練、被提升的機會,有效實現人才與一輕院發展的“比翼齊飛”。韓松書記最后以費孝通老先生的16字箴言“各美其美,與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作為對青年人才培訓班成員的寄語與期待。
(▲一輕院黨委書記、院長韓松)
《閱讀·與經典同行》主題培訓篇
一輕院特邀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王余光教授開展《閱讀·與經典同行》主題講座。王余光教授以閱讀經典為主題,從何為經典、為何選擇閱讀傳統經典、名著的選擇、經典閱覽室與家庭藏書建設四個方面進行授課。通過培訓,一輕院的優秀青年學員們收獲了選擇閱讀經典對文化的傳承、價值的選擇、寫作與氣質、對傳統的尊重及個人的教養等因素的重要作用。
(▲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教授王余光)
王余光教授在授課中引經據典、談古論今;幽默詼諧、字字珠璣;提倡學員們多閱讀古今中西文學經典,這些經典文學典籍在歷史的長河里如同一粒粒明珠,歷盡滄桑而風華卓絕、歷經千載而經典永駐。唯有堅持“古為今用、西為中用”的閱讀經典文學的理念,方能成就一個文質而彬彬的現代讀書人。
結語篇
在閱讀與自學中不斷對標并看齊,是青年人才積極向上堅持自學態度的體現,也是自我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徑,一輕院“2019年青年人才培訓班”輔導員張小川向本期40名學員布置第一項作業——閱讀《團隊協作的五大障礙》。
2019年是北京一輕控股有限公司“黨建引領人才隊伍建設年”,也是北京一輕研究院“建院10周年”,一輕院將以此為契機,切實落實青年人才培養方案,讓青年人才在各自的崗位上傳遞正能量,成為年輕員工的學習榜樣,同時為一輕院儲備各類科技、經營、管理人才的后備力量!
特邀講師介紹:
王余光,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高等學校圖書館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全國古籍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致力于在文獻學、閱讀文化與現代出版業等方面的研究。出版多部著作,個人主要著作有《中國歷史文獻學》、《名著的閱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