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安全——如何客觀看待食品添加劑?
時間:2023-05-10
1. 什么是食品添加劑?
食品添加劑,是指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學合成或者天然物質。食品添加劑可以采用化學合成、生物發酵或者天然提取等方法生產制造。全球批準的食品添加劑數量約15000種,我國目前批準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有2300多種,按功能分為23個類別,常見的有漂白劑、抗氧化劑、膨松劑、防腐劑、甜味劑、食品用香料等。
消費者往往聞“劑”色變,然而食品添加劑并不是洪水猛獸,它已經構成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事實上,只要合理使用,符合國家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添加劑都是安全的,要反對的應該是超劑量、超范圍的濫用。
事實上,食品工業的發展離不開食品添加劑,食品添加劑甚至被譽為現代食品工業的靈魂。例如,如果不使用防腐劑和保鮮劑,肉制品、烘烤面包、水果等食物或調味品就容易被致病微生物污染,從而引起變質甚至中毒。
食品添加劑作為現代食品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市場需求不斷增長的情況下,也得以迅速發展。據資料顯示,2021年我國食品添加劑產量為1197.15萬噸,同比增長13.26%。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理念的不斷升級,消費者對食品的可口性和安全性的關注度不斷提升,同時,在我國經濟持續增長、內部需求不斷擴大的環境下,食品添加劑行業迅速發展,銷售額也隨之不斷增長。2021年我國食品添加劑主要品種銷售額達1341億元,同比增長4.8%。
數據來源:中國食品添加劑和配料協會
2. 國家政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
2014年12月國家衛計委(現衛健委)頒布的《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中規定在下列情況可以使用食品添加劑:
• 保持或提高食品本身的營養價值;
• 作為某些特殊膳食用食品的必要配料或成分;
• 提高食品的質量和穩定性,改進其感官特性;
• 便于食品的生產、加工、包裝、運輸或者貯藏。
《關于進一步規范餐飲服務提供者食品添加劑管理的公告(征求意見稿)》
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就《關于進一步規范餐飲服務提供者食品添加劑管理的公告(征求意見稿)》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該征求意見稿提出,餐飲服務提供者應當嚴格按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31654-2021)規定:
• 設專柜(位)貯存食品添加劑,標注“食品添加劑”字樣,并與食品、食品相關產品等分開存放。
• 按照先進、先出、先用的原則,使用食品添加劑。存在感官性狀異常、超過保質期等情形的,應及時清理。
• 用容器盛放開封后的食品添加劑的,應在容器上標明食品添加劑名稱、生產日期或批號、使用期限,并保留食品添加劑原包裝。
• 開封后的食品添加劑應避免受到污染。不應采購、貯存、使用亞硝酸鹽等國家禁止在餐飲業使用的品種。
• 不得掩蓋食品腐敗變質;不得掩蓋食品本身或加工過程中的質量缺陷或以摻雜、摻假、偽造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劑。
3. 食品添加劑紅黑榜
紅榜
• 氨基酸——包含人體無法合成的氨基酸:甘氨酸、半胱氨酸、胱氨酸等,大多用作增味劑或香精香料。
• 增稠劑——一般為膠類、多糖類、糖醇類和改良淀粉類物質,如槐豆膠、大豆多糖、卡拉膠、果膠等。增稠效果遠強于淀粉勾芡,價格也遠超淀粉,通常用量較少,常見于酸奶、果 凍等食品。
• 天然抗氧化劑——一般用于油脂、點心等食品,例如維生素C和維生素E,還有一些直接性植物提取,如茶多酚、甘草抗氧化物等。
黑榜
• 二氧化硫及亞硫酸鹽類漂白劑——把正常制作過程中發生褐變的食物漂白。過量攝入會影響消化系統,以及損傷呼吸道。
• 苯甲酸——為抑制食品中的微生物繁殖,防止食品腐敗、變質,延長保。質期而添加的防腐劑。違規濫用可能影響人體新陳代謝,造成神經系統損害、影響胎兒生長發育等。
• 亞硝酸鹽——主要護色劑之一,添加在肉制品中可使其色澤粉紅、口感變嫩、不易腐敗。如果過量添加含亞硝酸鹽的嫩肉粉、肉類保水劑等,攝入量超標將誘發急性中毒和癌癥。
• 含鋁膨松劑——大量攝入可能導致兒童神經系統發育障礙,增大患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
由于國家近年嚴格管制和查處,目前超范圍使用食品添加劑的情況越來越少,但仍存在超限量使用的情況。消費者除了要正確認識食品添加劑,選購食物時還要注意不追求過分“漂亮”的食物,首選天然形態食物。